民营经济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概要: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春深似海的季节里,在美丽的桂林与大家共同研讨西部发展话题。自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西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重大转折和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
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春深似海的季节里,在美丽的桂林与大家共同研讨西部发展话题。自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西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重大转折和新的发展机遇。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各方专家、企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切磋思想观点,就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进行沟通和探讨,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们感谢主办单位为大家创造了这样一次交流的机会。
下面,我想就民营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发表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概括为5句话20个字,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20个字,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农村的美丽图景,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向往。
在这20个字的要求当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生产发展”,这不是简单随意的安排。改革开放28年的经验表明,发展问题是我们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和前提。今天,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要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实现持续发展、繁荣的物质基础。
那么,如何快速、高效地实现西部农村的“生产发展”?我认为最佳的政策选择就是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培养和造就能够激活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鲶鱼效应”,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对西部的农业资源产生“整合效应”,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运行模式。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方拥有农业资源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使农民致富。因为农民缺少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在西部,很多地方农业资源丰富,既有良田万顷,又有山林果疏、虫草花木。像云南、贵州,90%以上是大于25度的坡地,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非常明显,可开发的农业资源异常丰富。过去我们搞农业,就是围着一亩三分地转,只知道抓粮、棉、油,搞了几十年,终于认识到:依*分散弱小的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或者依*政府的输血、救济,都不可能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只有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进创富共赢的市场机制,引进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思路,才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云南山区,有一家民营企业,创业者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当年他看到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植的土蕉卖不出好价钱,就找专家在山里创办了一个香蕉培苗基地,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含量的香蕉苗,同时还提供周到的种植技术培训服务。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农民不用再为种植烟叶受限制后而无所适从了,生活也从此富裕起来。这位企业家叫李家杰,像他这样的实例,在西部地区有很多,他们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过去,大家都认为西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以汽车制造业、石油、钢铁业为主,或者更时尚一点的是以IT产业为主。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依然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美国、法国、日本都如此。食品工业的产值占这些国家GDP超过20%,是第一大产业,第二大产业是建筑业,汽车产业连前几名都排不上。
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对食品、餐饮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至于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转化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加工效益低,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在加工后,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增值2.25元,而我国仅增值0.38元。如果我们解决好农产品加工转化这一关键环节,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正是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北京密云有一个绿润集团,他们利用密云板栗在日本市场上的品质影响力,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口日本,每公斤收购价为8元左右,在日本每公斤能卖到140元人民币。由此,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密云的农民也因此户均收入达7000元,有的种植大户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而且一株板栗树能生长200年之久,等于农民手头上的一张定期存折。
第二,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形成“创富效应”,激发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富裕生活的热情。
我曾在多种场合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在农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自己美好富裕生活的热情和智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那么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从根本上说都是源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每一块石头都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泪水凝结成的。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农村体制改革的发源地在哪里?不是在沿海地区,而是在安徽贫穷落后的小岗村。穷则思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无数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而是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自己勤劳的双手干起来的。他们的很多想法、做法是坐在屋里看着数字、图表、搞研究的秀才们所想不出来的。
今年3月初,我到温州搞调研,当地人对我讲,他们那里缺地,缺电,缺资源,缺资金,国家很少往那里投资。但那里的人民非常聪明、勤奋。一旦有一个人把工厂建起来,就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办企业。昔日,一个小鞋匠搞起低压电器生产,现在就有了赫赫有名的正泰集团。当年,一个农民看到老百姓买不到肥皂,就开了个生产肥皂的作坊,现在它也成为很有名的企业———浙江传化集团。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不胜枚举。每个人都相互看,看你做什么,想自己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在那里受到的社会压力很大。懒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不管做多小的生意大家都看得起你。
那次考察的时候,我们参观了我国打火机制造商龙头老大。企业老板是从妻子下岗的5000元买断工龄费起家的。现在给他的企业配套生产的厂子有十几家,有的就生产6厘钱一根的打火机弹簧。就是这样一条产业链,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让温州的打火机占领了90%的世界市场。这就是民营经济的力量。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单*政府的计划安排,像浙江这样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总量,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如果单*国有企业建设,那么项目何时才能安排到你这个地方?要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死等政府投资是不行的,单*减负也是不行的。通过发展民营经济,用先富裕起来的典型引路,激发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热情,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就会令我们大吃一惊。这就是党的十六大号召“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原因所在。
第三,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产生一种“裂变效应”,带动西部地区转变观念,增强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提高其驾驭市场的能力。
到过西部的人,我说的主要是从东部或在东部工作过又回到西部的人们,在谈起西部发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都会说,最重要或者最关键的是转变观念。这句老生常谈的话不仅让西部的人听得耳朵都生了茧子,而且慢慢滋生出一种反感。我在一档有关今年全国“两会”的电视访谈中就看到我们西部的一位领导干部,面对去西部投资的东部企业家谈起这个话题,很是不以为然。
许多西部的领导干部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安置几个下岗职工、创造些许税收的层面上。在此,我想谈一下光彩事业,以此来说明一个道理。
大家知道,光彩事业是民营企业家实施开发式扶贫的一项活动,它采取的方式是项目推动,它的理念是“义利兼容”。山东聊城曾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光彩事业在那里搞了一个项目,建了一个大市场和另外几个项目。正是这个市场和这些投资的企业,让那里的人们开了眼界,看到了人家是怎么挣钱发财的。现在,不仅光彩事业的几个项目发展得不错,当地的企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形势非常好。
我曾到过内蒙古的包头,光彩事业在那里也建过一个大市场,那里有的人说,包头的钱都让南方老板赚走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包头的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些外来老板的影响和启发下,学会了做生意。现在,包头已经有不少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了。
一个民营企业最初的发展,可能就是“核裂变”中最初打出的那个中子,会引发几何级增长的裂变。这里有的是效仿,有的是创新和发展。一个农民命运的改变,往往在于转念之间。随着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这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泥腿子”,还会带动当地的厂矿企业、干部群众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这才是西部大开发最为宝贵的资源。可以说,民营企业家是我们国家最为稀缺的资源。
第四,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产生一种“海绵效应”,持续不断地吸收和转移安置西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产值目前仅占GDP的15.2%,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亩左右。特别是在西部,贫瘠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很难使农民在一亩三分地上富裕起来,更难以满足农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品方面的需要。
我国农村至少还有2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转移从事非农产业。这些劳动力向哪里转移呢?从宏观上看,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去发展民营经济。因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十五”期间,一方面,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就是*发展民营企业很好地迎接了这一挑战。“十五”期间,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而同期城镇就业总数只增加4100万,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减少了大约1500万。在民营经济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7.5%上升到2005年的84.1%。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比例从2000年的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不仅分担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就业问题的基本解决,也就没有社会的基本稳定。
在农村地区,一个人出去打工就可以改善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很多农民工兄弟就是从这个渠道,通过岗位培训成为出色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在偏远地区,外出务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比如,安徽省2005年劳务输出190万人,纯收入达80亿元。同时,农民工通过打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自信,锻炼了管理能力,很多人又回乡创业,成为家乡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所以说,“招工一人,脱贫一家,带富一片”,也是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第五,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产生一种“聚和效应”,提高西部地区社会投资、政府财政投资的综合效益。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将着重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据测算,如果要在全国农村实现包括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广播、通电视的“六通”,改建厕所、改建厨房、改建圈舍和改建校舍的“四改”和建设卫生所、建设垃圾处理场的“两建”工程,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和近3万亿元的投入,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中央和政府的投入,必须利用外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此外,城镇化建设也离不开民间资本的参与。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西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拥有城市600多座,全国城镇化率为43%。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65%。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相当于有1000万至12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将有2亿~2.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这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作为拥有相当经验和实力的市场主体,将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建设和资金的使用,将会推动政府部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更高的综合利用效益。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从现在开始,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以及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国家将会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协调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总目标。国家大力度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扶持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各项举措,将会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本地区的发展,我认为成本最低、成效最高的政策就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惠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业是国之根本,本固邦宁。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几亿农民的辛勤劳作,有广大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一定会前景灿烂!
(本文系作者在2006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于:西部时报
近日,西部控股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秉持初心使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有关西部大保护
12月12日,由西部时报社、西部传媒共同推出的“西部时报·西部好物”项目正式启动暨西部好物商城全面上线。该项目是西部时报、西部传媒为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
2024年11月21日西部控股集团大有医网(康益)智慧生活馆北京总部基地旗舰店,迎来济南市城投集团领导莅临参观指导。济南市城投集团领导参观大有医网(康益)智慧生活馆北京总部基地旗舰店,详细了解了智慧生
2024年11月21日下午,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时报社社长、西部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远东会见济南市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伟一行。双方就济南汉云谷产业园开工建设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交